- · 《东西南北》投稿方式[06/29]
- · 《东西南北》栏目设置[06/29]
- · 《东西南北》刊物宗旨[06/29]
- · 《东西南北》征稿要求[06/29]
东西南北议论文怎么写(有关南北的美文)(7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看最佳答案: 天鸣方丈是有道高僧,禅心明澈,宽博有容。 有了素材,形成了故事,就可以形成作品的大纲细纲了,但是同样的故事,因人的文笔不同,
看最佳答案:
天鸣方丈是有道高僧,禅心明澈,宽博有容。
有了素材,形成了故事,就可以形成作品的大纲细纲了,但是同样的故事,因人的文笔不同,有些人会写得赏心悦目,有些人写得难免索然无味。
文笔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,不断练习的过程,金庸先生出身书香门第,年少时便开始写作,初中时在校友邻里之间就小有名气了。
4.要会推广现在这个时代,酒香也怕巷子深,写出优秀的作品,如果不懂得运营推广展现,宛如锦衣夜行,珠玉暗藏。
所幸互联网时代有很多的平台会帮助推广优秀的作品,比如网络小说网站,自媒体平台,出版社等。
有些艺术家因为不懂得展现推广,生前默默无闻,过世之后才获得了关注。这里面最著名的例子当属画家梵高了,他为了追求心中完美的艺术毅然离开了巴黎,在艺术上这样做无可厚非,但是在那样一个媒体不发达的年代,离开巴黎无疑失去了很多展现的机会。
积极系统地研究各种推广和相应规则是十分必要的。
5.要有恒心一书封神,毕其功于一役的作家,相对而言还是少数。更多的人有成就是因为坚持。
金庸先生写了十五部小说,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。东邪西毒作为配角为大家所熟知,可是知道《鸳鸯刀》、《白马啸西风》主角名字的人多吗?
路遥先生写过诸多的诗歌散文和小说,但是恐怕他被人记住主要是因为《平凡的世界》。
古龙先生写过七十多部小说,被人们长久记忆的恐怕不超过10部。
如果真的选择踏上写作的道路,努力和回报可能会不成正比,甚至会有很多努力无人问津,坚持不一定能成功,但毕竟有了成功的机会。
关于坚持,最后想说一句东野圭吾的名言:“放弃不难,但坚持一定很酷”
努力追求梦想吧,万一一不小心实现了呢?
散文说明文还有几种体裁?
1.六要素: 人物、时间、地点、事件的起因、经过和结果。
2.人称: 第一人称(真实可信)、第二人称(更加亲切)和第三人称(更加广泛)。
3.线索:①人线(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)②物线 (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)③情线(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)④事线(中心事件)⑤时间线 ⑥地点线
4.顺序:顺叙、倒叙、插叙、补叙、分叙(平叙)。
5.划分:按事件的发展过程、空间转换、内容变化、人物、场景变化、感情变化、表达的变换来划分。
6.表达叙述、描写(肖像,语言,动作,心理,环境等或正面,侧面、细节)、议论、抒情、说明等 。
7.语言的特点:形象,生动,具体。
8.表现手法:描写、衬托、渲染、对比、伏笔、铺垫、象征、比喻、以小见大、欲扬先抑、借景抒情、卒章显志、托物言志等。
A.如何找线索?
①文章的标题
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
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
④作者的思想感情(变化)
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: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,人物的思想性格,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B.记叙顺序?
1.顺叙:即按照事情的发生、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(时间先后)。作用:使文章脉络清楚,有头有尾,给人鲜明的印象。
2.倒叙: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,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。作用:避免平铺直叙,增强文章的生动性,使文章引人入胜。
3.插叙:在叙述过程中,由于内容的需要,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,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,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。(比如:回忆往事)作用:补充、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(人物或事件),丰富了情节,深化了主题。
C.人物的描写方法?
1.肖像(外貌)描写[包括神态描写](描写人物容貌、衣着、神情、姿态等):交代了人物的××身份、××地位、××处境、经历以及××心理状态、××思想性格等情况。
2.语言(对话)描写
3.行动(动作)描写: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××心理(心情),并反映了人物的××性格特征或××精神品质。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。
4.心理描写: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××思想,揭示了人物的××性格或者××品质。
D.修辞手法
常用的修辞方法有:比喻、拟人、夸张、排比、对偶、引用、设问、反问、反复、对比、借代、反语。
1.比喻:比喻就是"打比方"。即抓住两种不质的事物的相似点,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。比喻的三种类型:明喻、暗喻和借喻。
作用:化平淡为生动;化深奥为浅显;化抽象为具体;化冗长为简洁。用在记叙、说明、描写中,能使事物生动、形象、具体,给人以鲜明的印象;用在议论文中,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,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。
文章来源:《东西南北》 网址: http://www.dxnb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7/875.html